圣贤明灯国学院

兵家文化

解读《诸葛亮兵法.将苑》戒备第十七

发布时间:2022-11-23    阅读数:

解读《诸葛亮兵法.将苑》戒备第十七

戒备第十七

——有备无患

   


    

诸葛长青

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

中国·成功者俱乐部http://q.blog.sina.com.cn/chgyzh

 东方巨龙 天下驰骋!

 

 夫国之大务,莫先于戒备。若夫失之毫厘,则差若千里,覆军杀将,势不逾息,可不惧哉!故有患难,君臣旰食而谋之,择贤而任之。若乃居安而不思危,寇至而不知惧,此谓燕巢于幕,鱼游于鼎,亡不俟夕矣。传曰:“不备不虞,不可以师。”又曰:“预备无虞,古之善政。”又曰:“蜂虿尚有毒,而况国乎?”无备,虽众不可恃也。故曰:有备无患。故三军之行,不可无备也。


gân:天色晚,晚上; chai:蝎子一类有毒的虫子

 

译文

 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,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,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,使全国覆没,无可挽回,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!所以,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,君臣应齐心一致,废寝忘食,共同谋策,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,指挥三军应敌。如果不能居安思危,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,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,鱼儿游戏在沸鼎里,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。《左传》说:对事物没有计划,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,不能出兵!”居安思危,妥善安排,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,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”。还说: “象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,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?”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,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怕,所以说有备无患,就是这个意思。可见,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,一定要做好准备。

  解析

  本篇文章论述的是一个国家常备不懈的问题,指出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,没有比防务更重要的。文章多方面论述了加强防务的重要,得出“有备无患”的结论。一个国家如此,一支军队同样如此,文章强调指出:“三军之行,不可无备。”由全文的详尽论述,不难了解,一个国家的用兵之道,不在于用兵打仗,最重要的在于日常的防备,这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根本。文章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,把问题论述得十分突出而透彻:“如果不能居安思危,敌人来了还不知警惕,那就犹如燕子把窝筑在门帘上,鱼在锅里游,灭亡的日子只在旦夕之间了!”好好想想诸葛亮这个警句,不必多说,就该明白了。

  拓例

  魏绛(jiang)居安思危
  春秋时期,有一年郑国由于攻打宋国而引起中原十一个国家的不满,他们联合出兵支援宋国,把郑国打得一败涂地。楚国趁火打劫,又出兵逼迫郑国向他投降。郑国无奈只得应允。这样一来又引起以晋国为首的齐、卫等十二国的不满,它们联合讨郑,郑国无力抵抗,只好请求与晋国和谈。郑国为了讨好晋国,送去大批礼物,有技艺超群的乐师、歌女、乐器、兵车、晋悼公收下礼物,心花怒放,当即将几名歌女赠送给有功之臣魏绛,并且亲切地说:“你为我筹划多年,样样事情都办得很顺利,你我之间虽为君臣,但象音乐一样合拍。现在郑国送来了礼物,咱俩一块享用吧!”
  魏绛婉言谢绝了国君的分赠,并且规劝说:“晋国所以安全,朝政所以清明,首行归功于您的才能,其次是大臣们的同心同德、一致努力,我个人是无功可言的。无功受禄我怎么敢当呢?我提醒您注意,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不要忘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。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呀……”

 

《诸葛长青


 智慧山上修五行,诚心儒佛道商兵。道德仁义礼经纬, 千秋大业是为踪。
 静动阴阳天地理,八卦乾坤运在胸。 古今圣贤心头坐,积善成德惠众生。